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论治和中医验方

慢性病毒性肝炎-疾病概况

肝炎在中医上一般被称为肝瘟、肝毒、肝风等。 肝炎是一种肝脏炎症性损伤,可能与过度饮酒、长期熬夜、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,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、乏力等症状,还有可能会出现腹痛、尿黄、脾脏肿大等症状。肝炎在中医一般被称为肝瘟、肝毒、肝风,肝瘟可能与外感热毒之邪有关,肝毒可能与情志不畅、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,肝风是肝脏阴阳失调之症。

慢性病毒性肝炎-中医验方

  1. 药物组成:

    柴胡15g 生黄芪30g 半边莲30g 重楼10g 平地木30g 五味子5g 广郁金12g 干丹参30g 仙茅15g 仙灵脾 15g 枸杞15g 日苡仁30g 茯苓15g 卞虎杖30g  补骨脂15g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水煎服,日1剂,1月为1疗程。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乙肝转氨酶长期不降,或乙肝反复发作。

    方解:

    健肝降酶汤对乙肝长期转氨酶不降有理想疗效。一般1~3个月的治疗SGPT均可降至正常。该方组成有清热解毒、抗病毒之药,也有疏肝解郁之品;亦有活血化瘀、改善肝内血液循环、促进肝细胞复活要药;也有补气健脾益肝肾、增强抗病能力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。内经云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”肝炎患者正气多衰,脾肾不足。故重用黄芪补气,仙茅、仙灵脾、补骨脂补肾壮阳,增强人体免疫功能,加清热解毒、活血化瘀之药三管齐下,则酶自降,毒自消,降酶汤宗旨即在此。

    资料来源:

    谢志豪.浙江中医学院学报,1995,19(1):20

  2. 药物组成:

    生黄芪30g 丹参30g 赤芍30g 枸杞15g 茯苓1g 焦术15g 肉苁蓉15g 仙灵脾15g 炙鳖甲15g(先煎) 虎杖15g 黄芩15g 补骨脂15g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水煎服,日1剂,1个半月后,将原方加量10倍,研成粉末,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,每次10g,1日3次,服完后续配,2个月为1疗程。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乙肝三系阳性。

    方解:

    西医认为乙肝三系“三阳”通常发生于肝炎病毒随血行感染后,病毒常寄生于肝细胞核中,非一般药物所能达到,故治疗比较困难。中医对乙肝三系“三阳”无专论。常归人胁痛、痞症、虚劳、黄疸等范畴。对于本病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,根据其特殊的发病原因及病程长的特点,从肝脾肾入手,注意阴阳平衡、气血调节、扶正与祛邪相结合,愈肝1号,旨在补肾、养肝健脾、活血。其中黄芪补气固本;丹参、赤芍、枸杞、炙鳖甲、虎杖补血通经以调肝;茯苓、炒白术运化中焦以健脾;肉苁蓉、仙灵脾、补骨脂温阳固元以壮肾;黄芩清病毒。诸药合用,使阴阳并补、气血双疗,正邪兼顾,故治疔效果较好。

    资料来源:

    杨明.浙江中医杂志,1994,29(11):489

  3. 药物组成:

    柴胡10~20g 马鞭草10~20g 党参10~20g 黄芪10~20g 淮山药10~20g 麦芽10~20g 散血丹5g 自花蛇舌草20~40g 白术10g 甘草10g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水煎服,日1剂,15天为1疗程。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慢性病毒性肝炎。

    方解:

    慢肝常由急性病毒性肝炎迁延不愈,湿热留恋为患,肝病及脾,致肝脾制化功能失调,导致气滞血瘀和肝郁化热伤阴,累及肝胆脾肾等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所致。因此,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应以清除余毒,健脾扶正,活血化瘀为法。重点在扶正固本以祛邪,使邪祛而不伤正。根据上述法则,自拟复肝汤治疗本病。以柴胡、白花蛇舌草、马鞭草为主药。其中柴胡舒肝理气、解郁止痛;散血丹、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、活血利尿;马鞭草活血化瘀、清热解毒;兼有通淋达邪之功;黄芪、党参补气健脾、固本扶正;白术、山药、麦芽健脾和胃;甘草和中。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、健脾固本、活血化瘀之功。切中病机、药证合拍,故治疗取得满意疗效。

    资料来源:

    董柏贤.新中医,1994,26(11):45~46

  4. 药物组成:

    柴胡6g 当归10g 丹参20g 红花6g 桃仁10g 郁金10g 虎杖20g 炮山甲20g 制军10g 白芍10g 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水煎服,日1剂。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,气滞血瘀型。

    方解:

    本病可隶属于祖国医学“胁痛”“症积”等范畴,乃邪毒久留、气血损伤、肝络瘀滞、瘀血停著所致。其病位在肝,病理产物为瘀血。肝藏血而主疏泄。若瘀血痹阻肝络、气行不畅、疏泄失司,则胸闷胁痛、脘痞腹胀、乏力纳少。若瘀血停著经久不散,则胁下症积渐成,并可见面色晦暗、红丝赤缕、舌质紫黯有瘀点、脉涩等。治当破瘀通络,辅以疏肝理气。本方柴胡、郁金疏肝理气,取气行则血行之意;当归、白芍,活血养血、柔肝止痛,使祛邪而不伤阴血;丹参、桃仁、红花活血化瘀通经;山甲、制军赖柴胡行经,直达病所,破瘀散结通络;虎杖合制军、郁金清热解毒、利胆退黄。诸药合用,使瘀血祛而新血生,肝络通则诸症愈。

    资料来源:

    李爻戊.浙江中医学院学报,1991,15(1).21~22

  5. 药物组成:

    仙灵脾15g 仙茅10g 板蓝根20g 山豆根12g 茵陈12g 炙甘草6g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水煎服,日1剂。另配维生素 C 0.2g,酵母片0.9g,每日3次,治疗3~6个月为1疗程。治疗时,在主方的基础上据症状分肝郁脾虚、肝肾阴虚、湿热缠绵三型,分别加减用药。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慢性乙型肝炎;HBsAg阳性者。

    方解:

    乙肝泰汤是由温肾解毒中药配成,其中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仙灵脾、仙茅;有抑制乙肝病毒的板蓝根、山豆根,有清利肝胆湿热的绵茵陈等。诸药合用,具有消除乙肝病毒、促进 HBsAg阴转、降酶、恢复肝功能的作用。乙肝泰汤总有效率80%,HBsAg阴转率71.4%。事实说明,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基础上,再采用抑制乙肝病毒中药以驱邪,佐以西药保肝护肝,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,使HBsAg 转阴的有效方法。

    资料来源:

    王怀芝.福建中医药,1994,25(5):19~20

评论信息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5 + 3 = 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