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论治和中医验方

慢性肾小球肾炎-疾病概况

慢性肾炎属中医“水肿”、“疲劳”等病症范畴。一般认为本病以本虚标实为其基本病机。本虚者指肺、脾、肾之亏虚,其中尤以肾虚为主,可同时影响心、肝等脏,出现阴阳气血虚损等症状。其标实者包括诸多诱发因素及病理产物,如风、寒、湿、热、疮毒、淤血等等。这些病邪往往是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或迁延不愈的主要诱因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正确分辨和处理正虚,邪实的标本缓急和主治轻重。如本病急性发作,可参考急性肾炎的治疗方法,以疏风、清热、解毒、活血、渗利等法为主;以浮肿、蛋白尿为主,可以温补肺、脾、宜肾摄精等法为主;以高血压为特征者,宜从滋肝养肾,活血凉血角度论治等等。

慢性肾小球肾炎-中医验方

  1. 药物组成:

    黄芪30g 仙灵脾20g 山药20g 丹参20g 茯苓20g 附子15g 车前子15g(布包) 川军6g(酒炒) 田七6g 益母草30g 白术12g 甘草3g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水煎2次,取汁400m1,分早晚2次服。20天为1个疗程。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慢性肾小球肾炎。症见浮肿、蛋白尿、高血压、高血脂等症。

    方解:

    王氏等根据中医“水肿”“虚劳”‘癃闭”、“关格”等病之论述,认为本病之病机是本虚邪实”。虚者肾脾也,其阳气弱也。正虚不得复,邪实不得去,虚实纠缠,形成恶性循环。故方中用黄芪、山药、白术、仙灵脾、附子培补脾肾以固本,增强人体的自复能力。用酒川军、丹参、益母草、田七、茯苓、车前子逐瘀化湿以祛邪。用本方治30例,完全缓解8例,基本缓解9例,好转10例,无效3例。服药最多5疗程,最少2个疗程。

    资料来源:

    王建全,等.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,1994:408

  2. 药物组成:

    益母草30g 黄芪20g 当归20g 党参15g 川芎12g 红花12g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水煎服,每日1剂,连续服用。每周尿检1次,连续3次皆阴性者,可改汤剂为丸或散剂,维持用药2~6个月以巩固疗效。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慢性肾小球肾炎。

    方解:

    本病属于“风水”、“水肿”“虚损”范畴,其病机多与正气虚、内外湿邪和瘀血有关。故方用黄芪、党参益气补虚,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,改善机体代谢;当归、川芎、红花、益母草活血化瘀,增加肾血流量,抑制和排除免疫复合物,改善高凝状态。全方有补虚固本、活血化瘀、解毒祛邪的作用。共治54例,经治3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:显效33例,有效15例,无效6例,总有效率为88.9%。临症治疗注意:若脾肾阳虚加茯苓18g,山萸肉、菟丝子各15g,白术12g,肉桂6g;肺脾气虚加山药20g,升麻12g;肝肾阴虚加旱莲草20g,女贞子、龟版、山萸肉各15g;气阴两虚加玄参、生地、麦冬、黄精各15g;急性发作加白茅根 25g,公英、二花、板蓝根各15g;尿少而见肿者加薏仁、车前子各15g,猪苓、泽泻各12g,大腹皮10g,高血压者加夏枯草30g,生牡蛎20g,白芍、菊花各15g

    资料来源:

    张书显,等.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,1994:410

  3. 药物组成:

    金樱子20g 菟丝子20g 女贞子20g 枸杞子20g 车前子20g 丹参20g 党参30g 公英30g 赤小豆30g 萆解15g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上药水煎2次,取汁500~600ml,日服2次,每日1剂。20日1疗程,连服4~6疗程。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慢性肾小球肾炎

    方解:

    治疗65例,其中治愈43例,显效20例,有效2例。总有效率100%。方中菟丝子、女贞子、枸杞补肾益精;党参益气健脾;公英、赤小豆清热解毒;金樱子、车前子、革藓分清别浊、利湿消肿;丹参活血化瘀。加减法:气虚加黄芪30~60g;血虚加首乌30g、当归10g;浮肿加泽泻20~30g、大腹皮15g;阳虚加附子6~12g

    资料来源:

    王宙田.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,1994:410

  4. 药物组成:

    茯苓30g 白术30g 大腹皮30g 防己30g 椒目30g 玉米须30g 白芍10g 桂枝10g 益母草10g 路路通10g 附子20g 泽泻20g 桑白皮20g 姜皮20g 白茅根60g 生姜3片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每日1剂,20天为1疗程。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慢性肾小球肾炎

    方解:

    此方治疗135例,治愈40例,显效45例,有效47例,无效3例,总有效率为97.77%。本病之病机为脾肾阳虚、水湿内停,治宜温补脾肾、利水消肿。方中附子、桂枝、生姜温肾暖脾和胃,化气行水;白术、茯苓健脾祛湿;大腹皮、防己、椒目、玉米须、路路通、泽泻、桑白皮利水消肿;白茅根凉血止血、清热利尿;姜皮和中行水、消肿,诸药合用有温阳化气、利水消肿之功。

    资料来源:

    靳育民,等.陕西中医,1994, 15(10):441

评论信息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8 + 0 = 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