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论治和中医验方

周围性面神经麻痹-疾病概况

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(简称面瘫)。临床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,多为单侧性,双侧同时发病的极少。起病急,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,前额皱纹消失,眉毛下垂,睑裂扩大,鼻唇沟平坦,口角下垂,面部被牵向健侧。本病为神经科临床的常见病、多发病,任何年龄均可发病,但以20~40岁最为常见。任何季节均可发病。面瘫轻者,并及时治疗,预后较好;面瘫持续时间越长,预后越差。面神经麻痹中医称“面瘫”、“口僻”等,属“中风”范畴。 

周围性面神经麻痹-中医验方

  1. 药物组成:

    防风10g 羌活10g 当归10g 赤芍10g 川芎10g 白附子10g 僵蚕10g 蜈蚣2条 全蝎6g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上方每日1剂,水煎2次,分2次温服,2周为1疗程。加减法:有内热者加连翘15g、黄芩10g;痰多者加竹茹10g、浙贝10g;头痛者加菊花10g、细辛3g;面肌痉挛者加天麻 10g,钩藤15g;气虚者加生黄芪20~30g;阴虚者加生地15g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。

    方解:

    此证为患风之与痰乃主要病因,顽邪阻络是基本病机。祛风通络饮虽系经验之方,但系在牵正散的基础之上加味组成。本方在临床运用上可根据不同兼证进行加减。经过75例1~3个疗程治疗后,治愈63例,占 84%,好转7例,占 9.3%,无效5例,占6.7%,总有效率为93.3%。在治愈的63例中,经一个疗程而治愈者8例,2个疗程治愈者32例,3个疗程治愈者23例。临床证明,服用此方者,时间越早疗效越好。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程度越轻,疗程也越短。及时、系统地治疗多在1至2个月内彻底治愈。如果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,多数患者难以完全治愈。

    资料来源:

    张振山.北京中医,1997,(3):13

  2. 药物组成:

    葛根30g 僵蚕10g 全蝎6g 白附子15g 蜈蚣 1条 荆芥穗10g 防风10g 薄荷10g 白芷10g 川芎10g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蜈蚣焙干研末冲服。余药水煎服,每日1剂,早晚分服。14天为1个疗程。临证加减:内热加黄芩;痰多加浙贝母、竹茹;面肌痉挛者加钩藤、白芍;血虚者加当归;气虚者加黄芪;阴虚者加生地黄;纳少腹胀者加陈皮、砂仁。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。

    方解:

  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面瘫范畴。太阳与阳明之经脉皆循行于头面部,当人体感受风邪后,此二经首当其冲受邪,风邪阻络,经脉失养而致口眼喝斜。自拟搜风通络缓挛汤系在牵正散的基础上加味而成。方中荆芥穗、防风、薄荷祛太阳之风;白芷、葛根祛阳明之风,葛根又善鼓舞胃中清气上行以输津液,使清阳得升,筋脉得以濡润,故能缓解面部肌肉之挛急;全蝎、蜈蚣、僵蚕为搜风剔络之要药,配川芎活血通络之功益著;白附子祛风化痰,善引药势上行而治头面之风。诸药合之,使风邪祛,经络通而病愈。临床观察显示,本病及时系统地治疗1~2个月可以彻底治愈,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者多数难以完全恢复正常。

    资料来源:

    张长义,等.山东中医杂志,1997,(12):549

  3. 药物组成:

    银花20g 公英15g 野菊花15g 葛根15g 当归10g 赤芍10g 生薏仁20g 柴胡6g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上药水煎服,日服2剂,饭后温服。7天为1疗程。随证加减;发热口渴加花粉15g、生石膏15g;头痛加川芎10g;体痛加秦井15g;胃纳不佳者加半夏10g、生麦芽15g;恶风寒者加防风10g。治疗期间若出现其他急症,以治疗急症为主。适应病证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热毒内盛者。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。

    方解:

  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因外感风热之邪生者,属起居不慎使然,但亦有疲劳过度,情绪不佳,使体内阴阳失之于平衡,内热逐渐形成,从而最终导致风热上扰颜面、脉络和肌肤,造成面瘫恶果。此证若无其他因素,应果断辨证施治,急治其标,否则贻误治疗时机。本案例辨证准确,处方果断,大量投以清热解毒疏风之品,使热毒冰释,脉络逐渐通畅,同时辅以柔肝熄风濡养筋脉之品,使危厦趋复坚固。

    资料来源:

    卢天奇,等,北京中医,1996,(2):53

评论信息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6 + 0 = 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