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论治和中医验方
过敏性紫癜-疾病概况
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应性出血性皮肤病,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.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最为多见,可伴有腹痛,便血,关节肿痛,肾脏病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.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论治一般包括风热伤络证、血热妄行证、气滞血瘀证等。 1、风热伤损证:对于风热络损证,应疏散风热,凉血止血,可用连翘汤。常用的中药有连翘、栀子、荆芥、防风、薄荷、柴胡和牛蒡。 2、血热妄行证:对于血热证,要清热解毒,清除体内的热毒邪,凉血止血。常用的中药有水牛角、地黄、赤芍、牡丹皮、紫草、黄芩等。 3、气滞血瘀证:针对气滞血瘀证,要活血化瘀,理气通络,可以用桃红四物汤。常用的中药有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川芎、赤芍、牡丹皮、丹参、木香等。需要注意的是,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不能盲目用药。
过敏性紫癜-中医验方
-
凉血汤
药物组成:
水牛角粉9g(冲服) 生地12g 玄参12g 丹皮12g 栀子9g 紫草6g 徐长卿15g 地龙12g 牛膝12g 车前子15g 白茅根30g 防己9g
制剂用法:
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,15剂为1疗程。
适应病症:
过敏性紫癜
方解:
过敏性紫癜属于祖国医学血证(肌衄)范畴。现代医学认为,本病属于小动脉与毛细血管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,引起毛细血管无菌性炎症变化,其凝血机制无障碍。中医辨证则属于热邪追血,血不循常道而溢于肌肤,脉道瘀阻,血液循行不畅所致。血热是本,脉道瘀阻引起肢体肿胀是标,治疗应标本兼治。方中水牛角粉、栀子、玄参清血热;生地、丹皮凉血活血;徐长卿、地龙、车前子、白茅根、防己利尿消肿。诸药合用而使血热清、瘀血祛、脉道通,不止血而血自止,诸症得除。
资料来源:
金颖.山东中医杂志,1997,10):471
-
化斑汤
药物组成:
丹参15g 生地黄15g 茜草30g 紫草 10g 丹皮10g 连翘15g 鸡血藤20g 生甘草10g 大枣5枚
制剂用法:
水煎300m1,每日1剂,早晚2次分服。小儿酌减。 临证加减:血热型加赤芍、地榆炭各15g,大青叶20g;湿热型加苍术15g,牛膝10g,薏苡仁15g,白茅根、小蓟各30g。风热型加防风12g,牛蒡子10g,白鲜皮15g,蝉蜕10g,去丹皮;阴虚型加知母15g,黄柏10g,旱莲草15g;气虚型加黄芪15g,党参15g,阿胶10g。腹痛便血重、不能进食者,给予补液及氟美松治疗。
适应病症:
过敏性紫癜。
方解:
此病属中医血证范畴,多因素体阳盛,或气虚不固,感受外邪,侵淫腠理,人里化热,血热搏结,脉络受损,血溢于脉外,发为斑疹。若日久不愈,耗气伤阳,则气不摄血,或致阴血亏耗,或致阴虚火旺。由于斑疹暗红或紫红,压之不退色,为离经之血瘀于肌腠,故采用活血化瘀之法,以化斑汤为主辨证加减治疗。方中丹参活血祛瘀消肿为君;生地黄、丹皮、茜草、紫草、鸡血藤、连翘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为臣;伍以大枣、甘草益血止血、调和诸药。全方共奏清热凉血化斑之效。关于本病的治法,初期宜清热凉血、活血化瘀,或兼以祛风,或辅以化湿,使邪去正安;后期则要注意益气助阳、扶正祛邪。初发病人症状消失后,还应巩固治疗,以防复发。
资料来源:
刘凤莲.山东中医杂志,1997;(12):547
-
凉血消癜汤
药物组成:
生地30g 紫草15g 鹿衔草15g 忍冬藤15g 土茯苓15g 玄参9g 丹皮9g 赤芍9g 蚤休9g 蝉蜕6g 生大黄粉3g(吞服)
制剂用法:
每日1剂,水煎煮2次,取药汁300ml,分3次温服。10天为1个疗程,总疗程为1个月。服药期间应以清淡饮食为主,适寒暖,对已知的过敏因素尽量避免,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。 選园随证加减:热盛加焦山栀、黄连各6g,黄芩9g;关节疼痛加威灵仙15g,防风、防己各9g;腹痛加延胡索、白芍、甘草各9g;呕血加花蕊石 30g,童便50ml;血尿加白茅根 30g,藕节、小蓟各9g;便血加生地榆、白及各15g,蛋自尿加黄芪30g,英肉、白术各20g;浮肿加茯苓15g,泽泻9g;病延日久,服用泼尼松治疗或表现为阴虚火旺者加旱莲草15g,麦冬、知母各9g,黄柏6g;使用环磷酰胺治疗或表现为气血两虚者加党参、黄芪、当归、仙鹤草各30g,防风15g
适应病症:
过敏性紫癜
方解:
过敏性紫癜主要是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所致。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为主,常伴有粘膜出血、关节炎、腹痛和肾炎等。属中医紫癜风、斑疹、血证等范畴。本病多因外感风热毒邪或饮食失节所致,血热瘀血为其主要病理,热瘀互结往往损及脏腑气血,同时也使得本病易于反复。因此,临证治以祛风清热、凉血散瘀正合凉血消癜汤之功效。本方对本病,尤其是对肾型和混合型均有很好的疗效。能迅速消除症状,缩短病程,并减少复发率。方中紫草、蝉蜕、土茯苓、蚤休等有较好印抗过敏作用,紫草还能治疗吐血、纽血、尿血;鹿衔草补肾止血,对血尿有独特的治疗效果,且能祛风除痹。生大黄粉能泻热毒,荡积滞,减少体内毒素的吸收,消除胃肠道的致每蚪物质,并能祛瘀生新、消除瘀血。
资料来源:
徐斌.江苏中医,1997,(12):22
评论信息
还没有任何评论,你来说两句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