癫痫中医辨证论治和中医验方

癫痫-疾病概况

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,癫痫中医辨证有肝风犯邪型、痰火郁结型、脾胃虚弱型、肾精亏损型、瘀阻脉络型等,需要积极治疗。

癫痫-中医验方

  1. 药物组成:

    天麻9g 秦艽9g 川芎9g 当归6g 鸡血藤l5g 丹参9g 丹皮9g 桑寄生12g 煅牡蛎18g 煅石决明l5g 炒柴胡3g 地龙I0g 菖蒲6g 炒麦芽10g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用传统抗癫疴药基本可控制发作的病人,先调治常见病,或由健脾悦胃起手,再停抗癫痫药,继以安心舒经汤为主随证论治。若风盛,加钩藤、菊花,去当归、丹参,适用羚羊角,少用虫药;痰盛加半夏、僵蚕,去丹参、川芦,适用猴枣散,少用石药;热盛加玄参、黄苓,去鸡血藤、芦蒲,适用紫雪散,少用苦折;有积去秦光、柴胡,加炒神曲、火麻仁,并注意饮食宜忌:有虫去柴胡、川芦,加芜美、槟榔,伺机予以驱虫;虚证显现,时时照顾后天之本,以心肝肾为纲用心遣药。每诊 3一7 剂,浸透,煎浓,滤清,得 150 毫升左右。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此方用于小儿癫痫尤为有效。周岁内小儿每次10ml,2 岁 20ml,依次类推,6 岁以上每次 50ml,日服 3 次。

    方解:

     人之元神,五脏全之,以脑为腑,以心为主;心主神明,首先在于心主血脉。癫疯、惊风为症。从心镇定之,从肝平息之,痰积之标,抑从脾消化之,从胃涌泻之,可以功于一役,实难靖于一世。因为“虚”“瘀”才是本病机关键,然虚瘀不能一治了之。小儿生机旺盛,脏腑娇嫩,故专设安心舒经汤通调平理,宁其心神,兼调肝之体用,勿使风火骤起;和其血脉,兼舒经之张弛,勿使瘀滞更作,进则据症治标,退则辨证治本,施于临床,颇称妥切。

    资料来源:

    陈玉泉,上海中医药杂志,1998,(7):24

  2. 药物组成:

    桃仁 10g 红花 10g 当归 1Sg 生地 15g 赤芍15g  川芎12g 天麻10g 蝉蜕10g 僵蚕10g  胆南星 10g  钩藤15g 郁金10g 牛膝15g 石菖蒲15g 乌蝎散(蜈蚣、全蝎、各半)3g 冲服。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上药煎服,每日1剂,分 2 次服,儿童酌减至 1/2剂用法至 1/4。 根据病情予以加减:属肝风痰浊型加代猪石 30g、天达黄15g、半夏 10g;肝风痰热型加石决明 30g、龙胆草 15g、地龙 10gi瘀血内停型加魔虫 10g、五灵脂 10g、丹参 15g;肝肾阴虚型加黄精30g、枸杞 20g、鳖甲 15g;脾胃虚弱型加白术 15g、获苓 15g、免参 20g。该药以 3 个月为 1 个疗程,若发作和症状已得到控制仅脑电图异常者,上方去蜈蝎散,改为 2~3 日 1 剂。该药最多服 3 个疗程,最少服 1 个疗程。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癫痫病。

    方解:

    中医认为,疯痫之病不外乎风、痰、火、惊四端,风性主动,故抽搐时发;痰蒙清窍,故神志昏迷。《医沐改错》更有“抽风不是风,乃属气虚血瘀和久病人络后瘀血”之说。临床上不论是肝郁气滞血瘀,或是脾胃虚弱,化源不足,血脉空虚,运行滞缓而瘀血内积,或阴虚火盛致津伤血燥而瘀血内停等,都有“瘀”的存在。因此在癞痼的发病过程中,无论是哪种类型,瘀血的因素总是存在的。因此,我们对癫痫的治疗,选用了养血活血、化瘀通络之药与蜈蝎散配合治疗,有利于调畅血行,导血下流,舒缓筋脉,即所谓“冶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”,从而达到控制发作、消除症状以至痊愈的目的。

    资料来源:

    卢中惑.北京中医,1997,(1):13

  3. 药物组成:

    白花蛇30g 珍珠粉15g 羚羊角15g 全蝎15g 藏红花15g 菖蒲15g 人参15g 黄芪15g 白芍15g 胆南星15g 天竺黄10g 沉香10g 柴胡10g 金线莲6g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上药及加减药研成细粉,每剂10克,每日服1剂,用瘦肉汤或猪心汤每晚睡前冲服(小儿量酌减),12日为1疗程。 加减法:痰火盛者加黄芩、天花粉;风痰盛者加白附子.僵蚕;脾虚痰盛者加白术、茯苓;肝火痰盛者加龙胆草、钩藤;肝肾阴虚者加杜仲、山药;心肝血虚者加当归、何首乌;痰瘀互结者加桃仁、川芎。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癫痫

    方解:

    癫疴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、多发病。该病病因不外风、火、痰、瘀四个方面,并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,而火炎风动、痰浊瘀阻、脉络不通、气机逆乱、脏腑失调、阴阳失衡、蒙闭清窍、神明失守是病机要点。治宜清热平肝、豁痰开窍、镇惊熄风、通经活络、活血化瘀、补脾益肾为主,方用白花蛇祛风、活络、定惊;羚羊角粉、金线莲、珍珠粉、全蝎清热平肝、镇惊熄风;胆南星、天竺黄、石菖蒲豁痰开窍;藏红花通经活络、活血化瘀;人参、黄芪健脾益气,使清气上升、独气下降、痰湿不生;白芍、柴胡、沉香疏肝理气、调和营卫、顾护少阳初生之气。痰火盛者用黄芩、天花粉清热泻火;风痰盛者用僵蚕、白附子熄风祛痰;脾虚痰盛者用白术、茯苓补气健脾;肝火痰热者用龙胆草、钩藤清肝泻火;肝肾阴虚者用山药、杜仲补肝肾;心肝血虚者用当归、何首乌补肝养血。痰瘀五互结者用桃仁、川芎活血化瘀,行气通经。如此,使之热清痰消、风息气顺、瘀化窍开、邪去正复,,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。

    资料来源:

    林荣书,等,陕西中医,1997,(2):53

评论信息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3 + 3 = 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