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压中医辨证论治和中医验方

高血压-疾病概况

高血压中医归属眩晕、头痛等范畴,根据症状、舌苔、脉象来辨证,可以分为痰浊中阻、气阴亏虚、肝阳上亢(肝阳偏旺,引起头晕、目眩、头痛等症状)、瘀血阻窍等辨证分型。

高血压-中医验方

  1. 药物组成:

    石决明20g 决明子12g 葛根15g 天麻15g 丹参20g 当归15g 川芎12g 赤芍10g 防风12g 蜈蚣6g 柴胡12g 白芍20g 旋复花(包煎)15g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每日1剂,水煎分2次服。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高血压。

    方解:

    高血压成因较多,机理较复杂。本方适宜于肝风内动、肝阳上亢者。方中石决明咸寒、专人肝经,平肝潜阳、清肝明目;白芍养肝阴、调肝气、平肝阳、缓急止痛;天麻、蜈蚣熄风止痉、祛风通络止痛;川芎、防风祛风止痛、活血行气,葛根、柴胡升清阳,可防平抑肝阳太过,兼以清热;决明子清肝;当归、赤芍,养血、和血、散瘀;丹参凉血安神。诸药合用有平肝潜阳、熄风止痉之功效。用本方共治百余例,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,一般服药6剂后,血压开始下降,服至9~12剂,血压接近正常。

    资料来源:

    刘启明.中国中医药报,1999.3.5

  2. 药物组成:

    桑白皮50g 大腹皮30g  赤茯苓皮15g 陈皮9g 生姜皮6g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每日1剂,水煎服或鼻饲。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高血压危象。

    方解:

    五皮汤药味较少,其价亦廉,疗效较好,在收治50例中,显效(症状消失,血压恢复到发病前水平)38例,有效6例,好转2例,无效4例,总有效率92%。方中桑白皮重用,意在泻肺降气,行水;大腹皮利水消肿;赤茯苓皮清利水湿;陈皮行气导滞;生姜皮开痰下气行水。诸药合用有行气导滞、利水散浊之功效。如头痛剧烈,伴恶心、呕吐、失眠时,加天麻、钩藤。如精神错乱、躯体木僵、抽搐、视力模糊时,加天麻、僵蚕。如胸闷痛时加瓜蒌皮、丹参。

    资料来源:

    史红庭.中国医学文摘,1996,20(1):12

  3. 药物组成:

    天麻10g 生杭芍10g生 山楂10g 钩藤30g 草决明30g 珍珠母30g 泽泻15g 茯苓15g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1日1剂,水煎分2-3次服。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高血压。

    方解:

    本方收治76例高血压患者,治疗1个月,结果治愈41例,显效1例,有效10例。无效8例,总有效率为91%。方中天麻、钩藤平肝熄风;珍珠母、草决明,重镇潜阳、平定肝风;生白芍补阴养血、养肝柔肝;泽泻、茯苓、生山楂利水祛浊。诸药合用,有平肝熄风、潜镇利水之功效,适宜虚风内动、肝阳上亢者。

    资料来源:

    赵展荣.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,1996,19(2):34:

  4. 药物组成:

    川牛膝15g 生龙骨15g 生牡蛎15g 山药20g 栀子12g 钩藤15g 生龟版20g 菊花12g 夜交藤20g 白芍 30g 甘草6g

    制剂用法:

    炼蜜为丸,每丸9g,每日早、中、晚各服1丸。

    适应病症:

   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。

    方解:

    高血压者多因阴虚而肝风内动,血少则脑失所养,精亏则髓海不足。故自拟本方适宜这类阴虚阳亢者。方中牛膝引血下行、折其阳亢、滋养肝肾;生龙牡、龟版育阴潜阳;白芍滋阴柔肝以制阳亢;钩藤、夜交藤养心安神、平肝熄风;菊花、栀子疏风清热、除烦明目;甘草调和诸药,全方具有引血下行、滋补肝肾、平肝潜阳之功效。系统观察121例,服药10周后,平均收缩压由治疗前22.4+3.7kPa降至19.1+2.0kPa,舒张压由治疗前 14.3土 1.5kPa降至12.0土1.3kPa(病程 12.5+5.7年)。

评论信息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7 + 9 = ?